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药业 > 分析研究
编号:11511449
青蒿素15亿美元泡沫破灭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7年12月20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
虚构的需求,“植物黄金”生产大跃进,尴尬诺华,行业协调不力
     作者:邢少文 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

    和川湘生化、裕通生物一样面临着停产、关闭的企业并不止一家,据不完全统计,在过去的三年中,有接近100家生产企业贸然进入青蒿素生产行业

    一种味苦的植物青蒿草,让中国人尝到了狂热也尝到了苦涩。

    2005年,青蒿素的价格,从每公斤2000元飙升到8000元,其原料青蒿草被称为“植物黄金”。两年后,又快速跌至1300元。到2006年年底,全国青蒿素种植面积近80万亩。许多地方政府将扶持青蒿素种植作为一项“支农”工程。如今,青蒿素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库存危机。

    三年时间,中国青蒿素产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喧嚣、争议、泡沫与幻灭。让人深思的是,在通向世界制药采购链上,中国的青蒿素狂热是靠一根模糊不清的细线维系。

    虚构的需求

   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提供给本报的数据,2003年,通过WHO代办采购的青蒿素类药物数量为200万人份,2004年则迅速增加到3000万人份。2005年的预测需求量则为7000万人份。但2004年,WHO预测诺华公司生产的固定比例组方(ACT)药物复方蒿甲醚(一种抗疟疾药物)2006年的需求为1.1亿人份,2007年为1.85亿人份,2008年为2亿人份。

    在抗疟疾药物主销售地的非洲,抗疟药物的销售渠道,一种来源于WHO依靠国际援助基金进行集中采购和免费发放;二是国际组织将一部分全球资金和募集款分给非洲各国,由非洲国家公立医院实行政府采购;三是本地区药店、医院、诊所的销售。前二者被称之为公立市场,后者为私立市场。公立市场一直是抗疟药物销售的主渠道,约占总销售规模的80%。

    2003年,WHO从诺华采购了150万人份的复方蒿甲醚,2004年,WHO代办采购的主要资金来源——环球基金要求诺华供应1000万人份的复方蒿甲醚。如此意外的爆发式需求,导致了诺华由于青蒿素原料的短缺和产能的限制而不能满足供货,根据诺华(中国)给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提供的数据,这一年诺华只能供应450万人份的复方蒿甲醚,缺口达55%。

    2004年WHO预测和订货数据的忽然放大,引发的另外一个理解则是青蒿素类药物市场的扩容,这一年,关于“青蒿素产品将在世界市场上形成15亿美元的销售额”的说法被广泛报道和引用。

    但事实上,根据记者的查询,早在2000年甚至更早,在有关的科研单位、企业和政府的各种报告中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9090 字符